乍暖还寒的深秋时节,赤峰元宝山区已悄然铺展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奋进画卷。退役的汽轮机转子在展厅里诉说着往日轰鸣,一墙之隔,运行中的机组持续输送着强劲动能,新老交替间勾勒出工业发展的时代轨迹。与此同时,和润农业的智能温室里,千万株种苗在恒温环境中舒展新绿,现代农业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尽情绽放。
这片被誉为“塞外明珠”的土地,正沿着“十大行动”的指引,在工业倍增、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等道路上奋步前行。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到特色农旅的创新发展,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到全民健身的热情迸发,元宝山区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工业倍增行动: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并举
大地云天化工:“硫磷钛铁锂”串起的绿色循环经济链
在内蒙古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内,管道纵横交错,反应塔高耸入云,运输车辆川流不息。站在钛白粉包装车间,三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同时作业。钛三厂厂长彭涛先指着繁忙的生产线介绍:“我们现在所处的是钛白粉生产后处理工序的包装岗位,这三条包装线分别生产通用型涂料用钛白粉、造纸用钛白粉以及色母粒和油墨用钛白粉。7月份试生产以来,我们每天产量达到200吨。”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大地云天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变废为宝”的循环理念。公司副总经理金星详解了这条“硫磷钛铁锂”绿色低碳产业链:“上游我们利用赤峰及周边铜锌冶炼企业的副产硫酸,以及股东方北京大地远通集团超贫钒钛磁铁矿中筛选的磷精粉和钛精粉。”这些原本可能被废弃的资源,在这里开启了价值倍增之旅。
在磷化工环节,产出的磷酸用于生产缓控释肥、复合肥等产品,年产能达120万吨,产值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国内大型磷复肥企业中唯一不以天然磷矿为原料的企业”。与此同时,15万吨半水-二水磷酸项目和30万吨复合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化肥年产能将达150万吨。
当被问及今年的创新发展时,金星信心满满:“在原有50万吨磷酸、120万吨化肥产能基础上,我们新建了20万吨磷酸和40万吨复合肥项目。同时我们还研发了高附加值的大量元素水溶肥,虽然产量不大,但利润贡献可观。新建成的10万吨钛白粉项目年产值近20亿元。这些项目陆续投产后,公司明年产值将从30多亿增至近60亿元,实现翻番。”
更令人称道的是产业耦合的智慧:钛化工项目采用绿色联产法,酸性废水、硫酸钠等废弃物重新进入磷化工生产流程,实现“三废”资源化,每年创造超过60亿元的产值。这套环环相扣的循环体系,正是元宝山区工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的生动实践。
瑞阳化工:一粒玉米的全球之旅

步入赤峰瑞阳化工有限公司,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玉米发酵后的醇香。这家坐落于元宝山产业园的企业,用一粒粒普通的玉米,书写着叩开世界大门的传奇。
“很好奇乙醇跟玉米有啥关系?”面对提问,瑞阳化工总经理全宏冬微笑着揭开谜底:“公司利用赤峰当地高品质玉米发酵生产食用酒精,酒精浓度达95度以上,主要供应优质白酒厂家。”
作为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多元醇资深研发单位,瑞阳化工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全宏冬不无自豪地介绍:“公司的季戊四醇装置产量4.2万吨,属于全球最大的单套装置,产品品类丰富,包括单季、双季、三季等高端产品。这套装置的各类消耗指标也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正是凭借这项“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技术”,瑞阳化工的产品畅销欧、美、日等4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覆盖国内27个省市。从2005年成立至今,这家企业已从普通的玉米加工厂跃升为行业佼佼者。
利安隆新材料:创新驱动下的“隐形冠军”
在赤峰市高新区元宝山产业园,利安隆(内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利安隆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自2019年成立以来,依托母公司在全球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行业第三、国内领先的产业与技术优势,迅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公司副总经理胡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历程:“成立以来,我们先后完成一期、二期项目,目前生产光稳定剂和PC防晒系列产品共14个品种。我们专注于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领域,去年开始生产PC防晒系列产品后,进入了日用化学领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甲基哌啶酮产品,胡庆说:“最初规划产能6000吨,通过技术挖潜,在没有大规模改造的情况下,现已提升至8000吨。这对实现工业倍增和降低成本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让利安隆在竞争激烈的化工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二、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行动:遗产活化与赛事赋能共舞
元宝山发电厂:工业遗产的时代新声

从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转向具有厚重历史的元宝山发电厂,巨大的工业遗产展陈馆内,退役的一号机组核心部件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仅一墙之隔,现役机组仍在发出轰鸣,新老交替的景象构成一幅动人的时空对话。
“我们一号机组1978年投产,2011年关停,服役33年。”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冠民回顾了电厂申报工业遗产的历程,“2020年,依托一号机组我们成功申报并获得了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命名。”

如今,电厂已建成700平方米的厂风厂史教育基地和3500平方米的工业遗产展馆。高冠民指着展区介绍:“这里以新中国火电发展50年历程为背景,以元电发展史为蓝本,展示中国火电大机组发展的完整历程。”
作为自治区首家国家工业遗产和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基地,元宝山发电厂已累计接待500多个研学团队,近6000名参观者在此聆听工业发展故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让这座“塞外明珠”在新的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和润农业:现代农业绽放融合之花
与工业遗产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润嘉年华园区内洋溢的现代农业活力。
“现在我们在赤峰和润农业嘉年华场馆,整个场馆是四馆一渠一长廊。”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万国引领着参观,“每年来这儿的游客相当可观,今年已接待约20万人次,累计接待超过200万人次。”

和润农业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拥有31万平方米智能温棚,每年可培育5.2亿株优质种苗,但它的魅力远不止于农业生产。
陈万国补充道:“除了正常游客接待,我们还承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约3万人次。每年举办的种子交易大会,参展品种达1400多种,线上线下观展人数达数十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举办七届农业嘉年华、三届牡丹节、五届北方种子展示交易大会,和润农业成功打造了集研发生产、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北方现代农业生态休闲综合体”,成为元宝山区农旅融合的亮丽名片。
建昌营“民BA”:乡村赛事的破圈效应
当夜幕降临,建昌营村的篮球场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2025年第十七届“民BA”篮球联赛在这里激情上演,将元宝山区的文旅体农商融合推向了高潮。
“看了看了每场都看,一场都没落。”建昌营村民李校回忆起比赛场景仍兴奋不已,“场面非常壮观,人员非常多,我也在挥动着七彩棒、呐喊助威。”
村民沈清华感受到了更深层的激情:“今年的民BA带来特别的激情,还有很多外国人来参赛。在我们建昌营村能吸引外国人来比赛,村民们特别喜欢。希望这样的比赛越来越多,越办越红火。”
建昌营村党委书记姚志军提供了更具体的数据:“今年民BA主赛场是去年赛后新搭建的,可容纳7000人左右,现场接待总人数超20万。”

以“民BA”为突破口,元宝山区创新“赛事+”运营模式。“民BA大集市”设置60个展位,集中展销“宝山好物”,日均销售额突破15万元。同步推出的“观民BA赛事探宝山工业”主题线路,年带动工业旅游超1.2万人次,真正实现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
三、激发全域之钥:融合动能正在逐步唤醒
从大地云天的绿色循环到瑞阳化工的技术独行,从利安隆的持续创新到元宝山发电厂的遗产活化,从和润农业的多元融合到“民BA”的全民狂欢,元宝山区正在探索一条产业提质与融合共生的发展新路。
元宝山区政府副区长总结道:“自工业倍增行动开展以来,我区围绕总量突破、存量优化、质量跃升持续发力,推进了一系列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在政企共同努力下,一个个产业、一家家企业正释放向心向质向优的发展动能。”
在文旅体农商融合方面,元宝山区文旅体局副局长王浩然展望未来:“下一步,我们将从产业深度融合、品牌矩阵打造、服务体系完善、数字智慧赋能、区域协同联动五大维度精准发力,推动融合发展从成果显现向品质卓越迈进。”
蒙公网安备 15040302150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