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一号)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赤政发〔2023〕11号)要求,我区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区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赤峰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区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区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前期准备、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质量抽查、数据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23年5月,成立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元宝山区统计局,按照“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各乡镇(街道)分别组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村、居委会(社区)分别成立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小组。全区共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216名,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元宝山区政府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区216名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我区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入户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全区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上级普查方案,并结合元宝山区实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普查,切实提高普查工作科学性、规范性。为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区经普办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方式,对我区境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普查登记,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的普查对象进行调查,普查工作规范开展。利用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确保普查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处理,有效提升了普查工作质效。
四、确保数据质量
我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各级普查机构认真执行普查方案,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基层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扎实开展普查数据质量监测分析,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逐级做好审核验收,全面开展数据核查。在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全区事后质量抽查中,我区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562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30.6%,从业人员54381人,下降5.1%;个体经营户18847个,从业人员30398人。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562个,比2018年末增加600个,增长30.6%;产业活动单位3152个,增加584个,增长22.7%;个体经营户18847个,增加3058个,增长19.4%(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单位数(个) |
比重(%) | |
|
一、法人单位 |
2562 |
100 |
|
企业法人 |
2158 |
84.2 |
|
机关、事业法人 |
144 |
5.6 |
|
社会团体 |
45 |
1.8 |
|
其他法人 |
215 |
8.4 |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3152 |
100 |
|
第二产业 |
606 |
19.2 |
|
第三产业 |
2546 |
80.8 |
|
三、个体经营户 |
18847 |
100 |
|
第二产业 |
1079 |
5.7 |
|
第三产业 |
17768 |
94.3 |
1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49个,占33.1%;制造业295个,占11.5%;建筑业249个,占9.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49个,占9.7%。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020个,占5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391个,占18.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71个,占8.9%(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
合 计 |
2562 |
100 |
18847 |
100 |
|
农、林、牧、渔业* |
21 |
0.8 |
138 |
0.7 |
|
采矿业 |
11 |
0.4 |
— |
— |
|
制造业 |
295 |
11.5 |
685 |
3.6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6 |
0.6 |
— |
— |
|
建筑业 |
249 |
9.7 |
405 |
2.1 |
|
批发和零售业 |
849 |
33.1 |
10020 |
53.2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57 |
6.1 |
3391 |
18.0 |
|
住宿和餐饮业 |
12 |
0.5 |
1580 |
8.4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54 |
2.1 |
61 |
0.3 |
|
金融业 |
4 |
0.2 |
— |
— |
|
房地产业 |
80 |
3.1 |
— |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10 |
8.2 |
297 |
1.6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5 |
3.3 |
43 |
0.2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5 |
1.0 |
17 |
0.1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4 |
1.7 |
1671 |
8.9 |
|
教育 |
127 |
5.0 |
37 |
0.2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9 |
1.5 |
174 |
0.9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5 |
1.4 |
328 |
1.7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49 |
9.7 |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铁路部门监管单位。不包含金融部门监管企业数据。 |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54381人,比2018年末减少2939人,下降5.1%,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7373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451人,减少5260人,下降15.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930人,增加2571人,增长11.0%。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0398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4920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采矿业11600人,占21.3%;制造业10831人,占19.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996人,占11.0%。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5441人,占50.8%;住宿和餐饮业4033人,占1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970人,占13.1%(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人) |
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 (人) |
|||
|
其中:女性 |
其中:女性 | |||
|
合 计 |
54381 |
17373 |
30398 |
14920 |
|
农、林、牧、渔业* |
66 |
19 |
220 |
30 |
|
采矿业 |
11600 |
859 |
— |
— |
|
制造业 |
10831 |
2796 |
1537 |
715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253 |
456 |
— |
— |
|
建筑业 |
3767 |
675 |
1367 |
93 |
|
批发和零售业 |
3044 |
1345 |
15441 |
8882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102 |
515 |
3970 |
518 |
|
住宿和餐饮业 |
182 |
110 |
4033 |
2629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3 |
126 |
99 |
57 |
|
金融业 |
559 |
294 |
— |
— |
|
房地产业 |
1420 |
623 |
— |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474 |
440 |
505 |
128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38 |
241 |
105 |
—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237 |
925 |
17 |
—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50 |
149 |
2181 |
1317 |
|
教育 |
4989 |
3499 |
46 |
35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304 |
1649 |
373 |
216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36 |
110 |
504 |
300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996 |
2542 |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铁路部门监管单位。表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不包括自治区直管单位从业人员。 | ||||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889609.6万元,比2018年末增加1438284.6万元,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053162.6万元,增加727668.4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836447.0万元,增加710616.2万元,增长22.7%。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6159141.7万元,比2018年末增加488372.7万元,增长8.6%。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771838.9万元,增加189614.1万元,增长5.3%;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387302.8万元,增加298758.6万元,增长14.3%。
2023年,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3544747.1万元,比2018年增加896309.1万元,增长33.8%。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2716520.1万元,增加669542.4万元,增长32.7%;第三产业营业收入828227.0万元,增加226766.7万元,增长37.7%(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万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万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8889609.6 |
6159141.7 |
3544747.1 |
|
农、林、牧、渔业* |
15403.1 |
12534.2 |
3425.2 |
|
采矿业 |
2137065.2 |
1739915.3 |
484292.8 |
|
制造业 |
1789478.9 |
1056444.3 |
1643704.4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76026.2 |
810657.2 |
445281.7 |
|
建筑业 |
250943.7 |
165095.0 |
143438.1 |
|
批发和零售业 |
645393.5 |
455522.9 |
565258.2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43202.1 |
355522.7 |
107213.8 |
|
住宿和餐饮业 |
3436.3 |
2607.6 |
2422.5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5740.2 |
3251.1 |
2408.9 |
|
金融业 |
— |
— |
— |
|
房地产业 |
622035.8 |
522971.2 |
53792.6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65364.1 |
460967.0 |
21869.2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2291.3 |
7262.0 |
11524.4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25282.3 |
39397.3 |
31069.9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666.0 |
4482.8 |
4034.4 |
|
教育 |
79506.1 |
12591.6 |
2131.2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71656.3 |
38254.6 |
22035.5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2612.7 |
8354.5 |
844.3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825505.8 |
463310.4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不包含铁路及金融部门监管企业数据。 | |||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22个,比2018年末增长5.9%;从业人员24684人,比2018年末下降19.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19个,占99.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4543人,占99.4%(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322 |
24684 |
|
内资企业 |
319 |
24543 |
|
外商投资企业 |
NA |
NA |
|
其他统计类别 |
NA |
NA |
1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11个,制造业295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6个,分别占3.4%、91.6%和5.0%。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4.3%、12.7%和12.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11600人,制造业10831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53人,分别占47.0%、43.9%和9.1%。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46.9%、11.8%和11.4%(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322 |
24684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8 |
11575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NA |
NA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NA |
NA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1 |
2910 |
|
食品制造业 |
11 |
766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9 |
123 |
|
纺织业 |
9 |
223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NA |
NA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NA |
NA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2 |
156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4 |
39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8 |
27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NA |
NA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5 |
507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0 |
2803 |
|
医药制造业 |
10 |
564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3 |
237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6 |
955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NA |
NA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NA |
NA |
|
金属制品业 |
22 |
438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0 |
296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3 |
211 |
|
汽车制造业 |
NA |
NA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NA |
NA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9 |
52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1 |
2044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NA |
NA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4 |
203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802570.3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5.5%;负债合计3607016.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8%。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278.9万元,比2018年增长35.2%(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4802570.3 |
3607016.8 |
2573278.9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136051.2 |
1739374.6 |
483426.7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NA |
NA |
NA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NA |
NA |
NA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86478.3 |
195238.3 |
709525.5 |
|
食品制造业 |
69628.1 |
49070.6 |
91289.8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7264.2 |
1645.7 |
5711.2 |
|
纺织业 |
2895.3 |
1334.2 |
4237.5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NA |
NA |
NA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NA |
NA |
NA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6064.7 |
3687.2 |
9577.0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5910.1 |
1903.8 |
1059.7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600.8 |
292.9 |
367.1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NA |
NA |
NA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100160.0 |
90106.6 |
126143.4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557363.6 |
290138.2 |
549402.8 |
|
医药制造业 |
181336.6 |
133588.1 |
26158.2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5004.8 |
6646.1 |
8870.2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73652.9 |
146296.7 |
67775.9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NA |
NA |
NA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NA |
NA |
NA |
|
金属制品业 |
26682.3 |
23892.1 |
8033.7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9080.4 |
15510.7 |
7194.5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9159.0 |
15474.9 |
13394.3 |
|
汽车制造业 |
NA |
NA |
NA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NA |
NA |
NA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351.4 |
272.9 |
196.9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770645.8 |
756408.7 |
428924.6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NA |
NA |
NA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3712.4 |
54000.2 |
16357.1 |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
饲料 |
吨 |
736962.5 |
|
饲料添加剂 |
吨 |
428824.9 |
|
乳制品 |
吨 |
125837.1 |
|
味精(谷氨酸钠) |
吨 |
181319.0 |
|
盐酸(氯化氢,含量31%) |
吨 |
28695.6 |
|
磷酸(含量85%) |
吨 |
559610.1 |
|
无水氢氟酸 |
吨 |
439800.0 |
|
甲醛 |
吨 |
161512.5 |
|
合成氨(无水氨) |
吨 |
113910.0 |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
吨 |
457585.0 |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17709.0 |
|
砖 |
万块 |
15.8 |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2413.0 |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表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
原煤 |
万吨 |
1458.6 |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21.6 |
|
其中: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21.3 |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0.3 |
|
注:发电量数据口径为规上工业企业 | ||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249个,比2018年末增长132.7%;从业人员3767人,比2018年末增长26.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43.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4.1%,建筑安装业占11.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1.3%。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55.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0.8%,建筑安装业占16.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7.7%(详见表3-6)。
表3-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249 |
3767 |
|
房屋建筑业 |
108 |
2077 |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35 |
405 |
|
建筑安装业 |
28 |
619 |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78 |
666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50943.7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1.8%;负债合计165095.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6.1%。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3438.1万元,比2018年下降0.3%(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250943.7 |
165095.0 |
143438.1 |
|
房屋建筑业 |
124717.5 |
93721.2 |
70456.6 |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13702.0 |
5058.4 |
21014.7 |
|
建筑安装业 |
76086.1 |
46581.2 |
21799.6 |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36438.1 |
19734.2 |
30167.2 |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849个,从业人员304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6%和36.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43.7%,零售业占56.3%。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6.6%,零售业占43.4%(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849 |
3044 |
|
批发业 |
371 |
1722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24 |
198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34 |
174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9 |
30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2 |
6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2 |
35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239 |
1101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36 |
122 |
|
其他批发业 |
25 |
56 |
|
零售业 |
478 |
1322 |
|
综合零售 |
59 |
169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30 |
84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29 |
90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11 |
19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196 |
437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31 |
79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29 |
100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50 |
141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43 |
203 |
1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45393.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69.2%;负债合计455522.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71.1%。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5258.2万元,比2018年增长40.1%(详见表4-2)。
表4-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645393.5 |
455522.9 |
565258.2 |
|
批发业 |
597092.9 |
422625.8 |
519888.7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44765.8 |
23975.4 |
49422.0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20776.3 |
17066.0 |
24939.1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613.9 |
559.6 |
1239.5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39.8 |
— |
58.1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3942.8 |
3643.7 |
5240.3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516983.4 |
358282.7 |
423618.7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7351.0 |
16282.5 |
11269.7 |
|
其他批发业 |
2619.9 |
2815.9 |
4101.3 |
|
零售业 |
48300.6 |
32897.1 |
45369.5 |
|
综合零售 |
5205.6 |
4175.4 |
6251.2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3762.4 |
3466.5 |
12851.9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810.1 |
356.5 |
1545.1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430.9 |
441.8 |
813.1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7593.3 |
2632.2 |
6818.4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4809.1 |
3787.98 |
2577.4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3898.3 |
2987.3 |
3859.3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8442.3 |
5072.9 |
3381.1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13348.6 |
9976.5 |
7272.0 |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56个,比2018年末增长4.7%;从业人员2013人,比2018年末下降2.3%(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156 |
2013 |
|
道路运输业 |
121 |
1588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5 |
23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30 |
40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00734.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17.6%;负债合计342617.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85.1%。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213.8万元,比2018年增长87.4%(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400734.6 |
342617.5 |
107213.8 |
|
道路运输业 |
82899.4 |
62359.1 |
77598.9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448.4 |
188.4 |
1387.0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317386.7 |
280070.0 |
28227.4 |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2个,比2018年末增长9.1%,从业人员182人,比2018年末下降30.8%。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50.0%,餐饮业占50.0%。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60.4%,餐饮业占39.6%(详见表4-5)。
表4-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12 |
182 |
|
住宿业 |
6 |
110 |
|
旅游饭店 |
3 |
79 |
|
一般旅馆 |
3 |
31 |
|
餐饮业 |
6 |
72 |
|
正餐服务 |
6 |
72 |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36.3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7.7%;负债合计2607.6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09.3%。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22.5万元,比2018年下降21.4%(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3436.3 |
2607.6 |
2422.5 |
|
住宿业 |
3195.2 |
2495.6 |
1549.1 |
|
旅游饭店 |
2572.2 |
2035.8 |
1301.1 |
|
一般旅馆 |
623.0 |
459.8 |
248.0 |
|
餐饮业 |
241.1 |
112.0 |
873.4 |
|
正餐服务 |
241.1 |
112.0 |
873.4 |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3个,从业人员 22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2.5%和141.9%(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53 |
225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3 |
79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1 |
39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9 |
10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738.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68.0%;负债合计3251.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655.1%。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08.9万元,比2018年增长351.1%(详见表4-8)。
表4-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5738.1 |
3251.1 |
2408.9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032.5 |
737.0 |
389.5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234.1 |
117.0 |
385.4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471.4 |
2396.9 |
1633.9 |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80个,比2018年末增长6.7%。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9个,物业管理企业48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0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0%、54.8%和-54.5%。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20人,比2018年末下降1.6%。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43人,比2018年末下降56.3%;物业管理企业1216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3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6%和-40.4%(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80 |
1420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9 |
143 |
|
物业管理 |
48 |
1216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0 |
34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3 |
27 |
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22035.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40.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550086.2万元,物业管理企业18799.8万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89.7万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3.9%、-28.6%和-95.2%。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522971.2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5.8%。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92.6万元,比2018年下降22.8%(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622035.8 |
522971.2 |
53792.6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550086.2 |
468188.4 |
48649.1 |
|
物业管理 |
18799.7 |
17959.4 |
4720.6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289.7 |
122.3 |
280.2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52860.1 |
36701.1 |
142.7 |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07个,从业人员143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5.6%和67.5%。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5.0%,商务服务业占85.0%。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7.3%,商务服务业占92.7%(详见表4-11)。
表4-1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207 |
1439 |
|
租赁业 |
31 |
105 |
|
商务服务业 |
176 |
133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61172.3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15.1%。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739.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67.3%;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53432.3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1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59979.2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15.5%。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869.2元,比2018年增长38.5%(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761172.3 |
459979.2 |
21869.2 |
|
租赁业 |
7739.9 |
5759.5 |
2543.4 |
|
商务服务业 |
753432.3 |
454219.7 |
19325.8 |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85个,从业人员73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3.5%和61.8%。其中,企业法人单位82个,从业人员70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0.8%和60.1%(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82 |
706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13 |
55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56 |
598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3 |
53 |
1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078.0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1.3%;负债合计7231.9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32.2%。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524.4万元,比2018年增长82.1%(详见表5-2)。
表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12078.0 |
7231.9 |
11524.4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1216.7 |
1095.0 |
770.5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8967.5 |
5188.1 |
9956.1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893.8 |
948.7 |
797.7 |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元宝山区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25个,从业人员223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8.6%和5.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4023.0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80.7%;负债合计32210.6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92.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069.9万元,比2018年增长54.3%。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9个,从业人员28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2.5%和48.2%(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39 |
283 |
|
居民服务业 |
17 |
122 |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17 |
118 |
|
其他服务业 |
5 |
4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部为内资企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001.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54.6%;负债合计2632.5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5.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34.4元,比2018年增长62.7%(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
|
合 计 |
5001.1 |
2632.5 |
4034.4 |
|
居民服务业 |
2373.6 |
648.4 |
1522.1 |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2155.9 |
1853.6 |
1489.3 |
|
其他服务业 |
471.5 |
130.4 |
1022.9 |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27个,比2018年末增长14.4%;从业人员4989人,比2018年末降低0.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9个,从业人员4521人,分别比2018年末降低44.3%和5.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443.4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423.2%;负债合计1838.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643.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31.2万元,比2018年增长235.1%。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69062.7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75.1%。本年支出(费用)合计85339.7万元,比2018年增长45.3%。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39个,从业人员230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3%和11.9%。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4个,比2018年末下降22.6%;从业人员1495人,增长10.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312.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7.3%;负债合计10705.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7.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035.5万元,比2018年增长1.7%。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54344.3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16.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3985.3元,比2018年增长7.0%。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35个,比2018年末降低40.7%;从业人员236人,比2018年末增长0.4%。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9个,比2018年末降低39.6%;从业人员119人,比2018年末增长14.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912.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642.1%;负债合计7852.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272.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4.3元,比2018年增长49.9%。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700.0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775.0万元,比2018年降低16.8%。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元宝山区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249个,比2018年末增长4.6%;从业人员5996人,增长13.6%。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48990.6万元,比2018年增长57.8%。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个,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1.8%。其中,生物产业4个,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3.3%;绿色环保产业4个,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3.3%。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81个,从业人员888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934.8万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服务业15个,占18.5%;数字技术应用业44个,占54.3%;数字要素驱动业22个,占27.2%。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服务业44人,占5.0%;数字技术应用业233人,占26.2%;数字要素驱动业611人,占68.8%。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服务业963.3万元,占3.9%;数字技术应用业2511.6万元,占10.1%;数字要素驱动业21460.0万元,占86.1%。
三、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10个,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59人年。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2616.5万元,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0.49%。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件。
四、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72个,从业人员67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7.0%和38.9%;资产总计17878.8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66.2%。
2023年末,全区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9个,从业人员50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2.0%和64.1%;资产总计14169.9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58.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70.8万元,比2018年增长150.1%。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23个,从业人员16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1.1%和降低5.1%;资产总计3708.9万元,比2018年末降低45.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919.4万元,比2018年降低46.9%。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4]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5]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6]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七号)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赤峰市元宝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4日)
根据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分区域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平庄西城街道514个,占20.1%;平庄镇392个,占15.3%;平庄城区街道381个,占14.9%。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平庄西城街道642个,占20.4%;平庄东城街道498个,占15.8%;平庄城区街道460个,占14.6%。
按地区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表7-1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数
|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
合 计 |
2562 |
100 |
3152 |
100 |
|
西露天街道 |
41 |
1.6 |
59 |
1.9 |
|
平庄城区街道 |
381 |
14.9 |
460 |
14.6 |
|
平庄东城街道 |
373 |
14.6 |
498 |
15.8 |
|
平庄西城街道 |
514 |
20.1 |
642 |
20.4 |
|
马林街道 |
98 |
3.8 |
118 |
3.7 |
|
云杉路街道 |
175 |
6.8 |
253 |
8.0 |
|
风水沟镇 |
48 |
1.9 |
81 |
2.6 |
|
元宝山镇 |
259 |
10.1 |
283 |
9.0 |
|
美丽河镇 |
172 |
6.7 |
197 |
6.3 |
|
平庄镇 |
392 |
15.3 |
431 |
13.7 |
|
五家镇 |
81 |
3.2 |
96 |
3.0 |
|
小五家乡 |
28 |
1.1 |
34 |
1.1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平庄东城街道16314人,占30.0%;平庄西城街道7459人,占13.7%;马林街道7195人,占13.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表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
||
|
其中:女性(人) | ||
|
合 计 |
54381 |
17373 |
|
西露天街道 |
638 |
348 |
|
平庄城区街道 |
5157 |
2480 |
|
平庄东城街道 |
16314 |
3873 |
|
平庄西城街道 |
7459 |
3333 |
|
马林街道 |
7195 |
1579 |
|
云杉路街道 |
4225 |
1842 |
|
风水沟镇 |
596 |
254 |
|
元宝山镇 |
5035 |
933 |
|
美丽河镇 |
2825 |
906 |
|
平庄镇 |
3874 |
1466 |
|
五家镇 |
850 |
291 |
|
小五家乡 |
213 |
68 |
注释:
[1]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蒙公网安备 15040302150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