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宝山大地,春意盎然。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行进,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渐次展开:智慧大棚内新育的幼苗亭亭玉立,整洁的村道两旁树木吐露新绿,乡村治理服务中心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年初以来,元宝山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在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农业建设、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春之交响曲”。

春光明媚,在风水沟镇北海圆园区内,一座现代化的蛋鸡养殖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施工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在安装的全自动鸡蛋收集系统,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传送带组件吊装到位,技术员则在一旁不断调试。走进宽敞的钢结构鸡舍,只见工作人员正娴熟地将蛋鸡分笼安置,全自动喂料机沿着预设轨道平稳运行,精准投喂。
风水沟镇蛋鸡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富军介绍说:“当初决定来这儿投资,主要就是看中了风水沟镇优质的营商环境,还有实打实的招商政策。从前期选址到手续办理,全程都有人帮忙盯着,让我们心里觉得特别踏实。我们养殖基地配备自动化的养殖鸡舍、专门的蛋库,还有饲料加工车间,打算建设成存栏100万只蛋鸡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同时,我们基地的建成,还能解决周边60多个农户就业。”
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正在拔地而起,它不仅将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更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几月以后,这里将产出第一批“金蛋蛋”,奏响农业现代化的新乐章。

漫步在平庄镇山前村的乡间小道,一幅“田园诗意入画来”的春日画卷徐徐展开:整洁的村道两旁新绿吐翠,粉白的杏花随风摇曳,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新建的垃圾分类亭整洁美观,村民房前屋后,新栽的花木与整齐的菜畦相映成趣……今年春季,元宝山区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平庄镇共出动人员8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52辆,清理建筑垃圾1200余吨,推动村容村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加速转变。

在风水沟镇,创新性地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发展“庭院经济”相衔接,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家家户户通过清理房前屋后杂物、规整闲置土地,农家小院焕然一新,为发展特色种植的庭院经济提供了空间。春风拂过,带来泥土的芬芳,随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元宝山区的乡村正焕发新的活力,各村的蜕变印证着“美丽乡村环境”才是村民眼前看得见、心里感受到的幸福“不动产”。
风水沟镇兴隆坡村党总支副书记沈世慷:“近年来,风水沟镇兴隆坡村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结合本村自然优势充分利用门前空闲地方发展庭院经济,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鸡心果树。目前已种植了1600棵果树。果树的种植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收益,而且还能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增强农村活力。”

春潮涌动,机械轰鸣。在元宝山区的广袤田野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施工人员忙碌不停,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一道道崭新的挡水坝延伸向远方,昔日的“巴掌田”“补丁地”正在变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产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奏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奋进乐章,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科技的翅膀”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更智能、更高效。在元宝山区大三家金诚果蔬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一排排香瓜幼苗整齐地排列在苗床上,叶片青翠厚实、茎秆粗壮挺立,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悬挂的黏虫黄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正是幼苗的“保护神”,通过诱杀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当技术人员轻点控制器,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便高效工作,为菜苗提供精准灌溉,使得每一株菜苗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今年春耕,这里将向周边地区输送优质种苗数十万株。

四月的春风透着丝丝凉意,但风水沟镇兴隆坡村的老人们心里却暖洋洋的。每天临近中午,就有许多老人在村乡村治理服务中心翘首期待,等待送餐员准时送上热气腾腾的免费“营养午餐”,老人边吃边聊,饭菜飘香间,你一言我一语,笑容里满是幸福。
开年以来,兴隆坡村以基层婚姻家庭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依托乡村治理服务中心平台,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创新机制、宣传引导、典型带动等方式,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如今在兴隆坡村,比排场阔气的少了,讲文明新风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这种可喜变化,正是创新基层治理、深化移风易俗的生动写照。未来,元宝山区将持续完善“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文明力量。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斗实干启新程。2025年一季度,元宝山区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开门红”:新建农业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达0.3211亿元。站在新的起点上,元宝山区将继续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愿景,在宝山的希望田野上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蒙公网安备 15040302150577号